天津中医药

科创未来|这个“国字号”实验室 藏着中药的“诺 

来源:天津中医药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2-24


四川在线记者 徐莉莎 文/图

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西北边,一栋平平无奇的科研楼下,藏着一个“巨型冰箱”,里面存放着3万多份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中药种子。这是全球最大的中药种质资源单体库,是中药的“诺亚方舟”,也是该校西南特色中药资源重点实验室入选“国家队”的支撑。这个实验室是科技部近日发文批准在川建设的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。

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,除了西南特色中药资源的种质保存与创新外,还包含中药的多维评价、中药资源的转化机制与调控等。

近日,记者到成都中医药大学探访了这个新晋“国家队”成员。


研究人员在做实验

进入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大楼,走下旋转的楼梯到达地下一层,再穿过几扇厚重的铁门,一阵寒意袭来。药学院副院长裴瑾教授提醒,“这里就是中药的‘诺亚方舟'了”。之所以将其比喻为拯救生命的诺亚方舟,是因为这是国家中药战略储备库,收集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3万多份种质资源。走廊两侧,明晃晃的厚重不锈钢库体将这些中药种子分隔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。

环顾这个资源库,简直就像一个超大型的“地下冰库”,三个库区常年维持着-18℃、-4℃、4℃的温度,分别为长期库、中期库和短期库。此外还有种质圃、离体库及DNA库等,形成了有机融合的保存体系。这其中,短期库和中期库主要是研究库体,保存着研究用种质资源,而长期库作为基础库,“放进去的种质资源就不能动了,一粒种子也不能拿出来。”按照设计,长期库内的种子50年后,依然要保持生命活力。怎么才能做到?脱水、低温、冷冻。

维护人员杜明胜用指纹识别打开了一个干燥间,“这是技术难度最大的区域,又被称为‘双15间'。”温度恒温为15℃、湿度始终保持在15%。进入库内的种子,都要先在这个低温低湿的环境下进行细致分装、干燥,达到要求后,再送到库区保存。

经允许,记者进入了-4℃的中期库。在存放架上,一排排玻璃材质的密封储物瓶满满当当。封存在密封纸袋中的中药种子,通过脱水、低温、冷冻方式,静静地保存活力,若干年后,一旦需要它们就能破土而出。

由于库区安装着远程监控设备,实验室核心成员可以通过手机,随时监控库体运行情况,一旦温度、湿度出现异常,会马上采取紧急措施。库区内还专门划出一片区域,用于存放珍稀濒危物种。裴瑾说:“我们还在全力搜集,未来希望这块区域越来越大。”

据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、实验室主任彭成教授介绍,这样的体系构建和保存模式,是借鉴了英国皇家植物园(邱园)中的“千年种子银行”。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KEW始建于1759年,2000年邱园发起了“千年种子库(Millennium Seed Bank)”计划,是目前全球最大、保存物种最多样化的种子银行,保存的种子数量超过20亿颗,理论上保存期限可以长达数千年。2012年,在种质资源库获批建设后,彭成曾带队前往英国学习,相关技术人员也在邱园接受了培训,“就连储存种子的玻璃瓶,也是从英国漂洋过海而来。”

不仅是储存,在一楼大厅内,存放着部分种子和它们珍贵的档案资料,楼上还有各类实验室。彭成说,这个资源库承担着川产药材道地性的大数据机理、特色品种的基因组学、高寒濒危稀有药材野生变家种的生物繁育等重大攻关研究。


分装好的种子正在干燥间恒温恒湿的条件下慢慢脱水。

四川是中医药文化发祥地之一,享有“中医之乡、中药之库”的美誉。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显示,中药有12807种。如今四川有中药7290多种,常用中药中,川产中药占比超过80%,业界有“无川不成方”之说。

实验室正是依托四川丰富的中药资源,大力开展西部道地药材系统研究与综合开发,支撑四川中药产业发展。

药多不是核心优势,关键要优。彭成说,要成为优质道地药材有五大要素,即优良的种质资源、适宜的生长环境、规范的生产加工体系、显著的临床疗效和中华人文思想。以此为蓝本,彭成首创系统中药学,提出中药“品质制性效用”多维评价模式。该模式用系统的思维,从品种到质量,到制药,到药性,到药效和临床使用,整个链条拉通,对中药材进行全产业链的研究。“中医药的好,总要让大家知道才是真的好。”彭成说,要用现代科学技术、手段、方法来解析内在重要的科学内涵和原理。

上一篇:中医有道|刘晓洋:微创治疗胰腺癌 中医药结合
下一篇:没有了